“管”出活力是资质审批取消后的关键——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深化改革走笔
“协同监管”“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手段”“加大监管力度”……自《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取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以来,这些词成为工程造价咨询领域的“热词”。
“热词”的背后,是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改革向纵深推进,是行业主管部门工作重心出现变化,即由重前期资质和程序审批,向强化项目咨询质量和个人执业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而这一转变的目的,就是要让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既有转型发展动力又有长远发展潜力。
直面“难点”:明确管什么
面对管理重心的巨大变化,未来管什么、怎么管,成为工程造价主管部门思考的问题。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坚决推动下,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在做好“放”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管”和“服”的工作力度,但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难题。
谈及难题,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站长邓文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是监管对象缺失,对从事工程造价咨询的企业的基本信息、项目信息、人员信息掌握得不全面;二是监管抓手不多,事中事后监管的手段不多,“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方式范围不大,监管的力量也不足;三是造价咨询成果质量评价缺少统一的衡量标准,监管缺少上位法的支撑,处罚依据不明确、不清晰。
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站长张琦补充道,由于社会信用体系未有效建立,市场恶意竞争时有发生,这是目前行业存在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出现了“网上超市”、施工企业与被挂靠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合作自审等现象,恶意低价中标带来纠纷隐患,有的以零元或几十元低价中标,无视市场规则和经济运行成本,影响公平竞争,难以保障咨询质量,服务效能大打折扣,社会公信力面临缺失。
只有精准分析“痛点”、直面“难点”,才能明确怎么管、管什么。“在监管工作中,面对可能急剧增加的企业和分散于各方大量的项目信息、服务质量信息、表彰处罚信息等,工程造价主管部门需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综合运用数字化手段,以更好地适应造价管理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张琦表示,探索监管新路径、构建监管新格局是主管部门做好监管工作的关键所在。
抓准“重点”: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通知》明确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协同监管新格局,促进企业良性竞争,这是创新和完善工程造价咨询监管方式的重点。”张琦认为,完善信用信息,建立信用评价体系非常必要。
以浙江省为例,该省自2010年就开始了信用评价工作,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实行动态信用评价,对维护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秩序,加强咨询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是强化监督,将企业及从业人员良好的或者不良的执业行为反映到信用评价中,让社会各界了解、监督;二是强化公开,将企业的各类有关信息进行公布,让社会各界知悉;三是强化协同,将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有关工程造价咨询的信息反映在信用评价中;四是强化应用,在建设各方择优选用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时,参考信用评价结果。
重庆市则构建了以成果文件质量评价为核心的信用管理体系。该体系由基本信用信息、优良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构成,以百分制分类实行加分、扣分,形成企业信用总得分。其中优良信用信息采用加分限额制,主要体现企业遵规守纪、诚信经营、创新发展等;不良信用信息采取量化扣分限额制,除对违反有关法规制度被通报和处罚的信用扣分外,主要以成果文件质量的一般评价和重点评价为核心,重点评价咨询项目实施质量的公正性、工作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规范性等内容。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ABCDE五个等级,通过造价信用监管网络平台实时公布评价结果并强调结果运用和差异化管理,对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充分放手、无事不扰”;对信用差、风险高的企业“重点监管、有事必究”。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取消,放宽了市场准入门槛,为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监管的放松,对于那些不遵守市场规则、违法失信的企业,必须让其承担后果、付出代价。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落实,一批没有实力、靠资质接项目甚至转包挂靠的企业会慢慢被淘汰,行业也会进入良性竞争和有序高质量发展。”张琦说。
确立“落脚点”:优化行业服务
“服务是监管的延伸,强监管为健康的市场发展保驾护航,监管到位才能更好地服务,监管中的难题也更容易得到解决。”邓文华说,如今“互联网+监管”的广泛推广,线上线下齐发力,“动态”“静态”相结合,实施监管,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干扰减少,效果也会更好。
他表示,要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运用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搭建企业库、项目库、人员库等,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
重庆市通过“智慧住建”系统建立造价全过程监管,构建从设计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智能建造监管平台。目前正研究将项目概算审批、招投标、合同签订、过程结算支付及竣工结算等纳入智慧建造监管平台,既能解决企业隐瞒、不如实报送成果文件的问题,又有利于造价数据库的完善和管理,更能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投资提供参考。
服务不仅体现在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注重诚信和法律的建设上,还要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邓文华坦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取消,而设计、监理等行业资质保留,这对于想做大做强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利,转型发展难度加大。因此,要引导企业提升自身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他建议,开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培育活动和造价技能竞赛,组织交流学习和培训考察,增强凝聚力、打造竞争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工程造价咨询行业高质量发展。
“管”要有效,“服”要到位。通过“管”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通过“服”激发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活力,这才是取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审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