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绿色建造”如何融入工程建设
当前,绿色发展的理念正逐渐融入工程建造的全要素和全过程,深圳、北京、长沙等地在建工程项目发力探索绿色建造发展之路,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的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施工场地整洁有序、施工人员忙碌作业。
“根据绿色建造策划,项目针对建筑垃圾、噪声控制、水污染控制、抑尘措施、光源控制、有毒有害废弃物等方面制定了环境保护指标,并严格按标准执行管理。”该项目负责人说。
在施工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处均设置了排水沟,施工污水从这里就能流入废污水三级沉淀池,经过定期检测并达标后,污水才能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同时工地上设置了雨水收集处理回用系统防护棚,雨水收集完毕并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就可用于工地喷淋灌溉、施工用水。
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该项目除了采用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外,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也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布置,还对混凝土输送泵、电锯房等噪声较大的设备场所设置了吸音降噪棚,大幅降低了作业噪声。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北投大厦项目也从“施工图”变身“实景图”,在大厦4层,透过单块重量达1.4吨的超大单元幕墙,大厦南侧的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一览无余。
项目负责人表示:“北投大厦项目的施工场地狭小,旁边的通济路早晚限行,大货车必须晚上才能进入工地。这倒逼我们必须‘螺蛳壳里做道场’,大量采用绿色建造技术。”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要求施工团队必须在狭小的场地和有限的运料时间内完成工程进度,极大考验团队的技术和组织能力。施工团队采取装配式建筑技术快速搭建,精细设计建材规格运达即用。
施工条件的限制要求施工团队必须精打细算。在材料方面,使用了6项绿色施工示范技术,从施工中的盘扣架、钢包木支撑体系到项目办公区采取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施工主要建筑实体材料的实际使用量仅为预期使用量的70%,主要建筑实体材料损耗率对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以上。
不仅如此,该项目自主研发了9项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技术,从双排桩锚索支护体系施工技术到全过程BIM(建筑信息模型)综合应用技术,项目地基与基础阶段节电率为13.28%,主体结构节电率为12.19%,装饰装修阶段节电率为11.09%。据悉,该项目采用“地源热泵+市政热力+冷水机组+冰蓄冷+内区余冷回收”的复合式能源系统,满足建筑夏季供冷、冬季供热需求。地源热泵克服了占地面积小且高层建筑主体基础下布孔的超高技术难度,比传统供热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60%以上;屋面太阳能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运行模式,全年发电量约为45万千瓦时,能源系统节能率约达42%。
对于施工必然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去处,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中铁城建集团金茂·东山湾项目得到了解决。据了解,该项目在作业面实现日清日结,建立了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将楼层内建筑垃圾,利用专用通道运至堆放场地,集中收集分类破碎制砖,用于临建砖胎模等,做到“吞”进建筑垃圾,“吐”出环保产品。据该项目部负责人介绍,在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建成之前,项目工地每一层产生的建筑余料大约有2.3吨。建筑余料回收系统建成后,10个月的时间里,项目部共处理废混凝土块、碎砖块等近635吨,节约垃圾外运费约5.8万元。项目整体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率达55%。
同时,项目部采用科技赋能绿色建造方式,应用BIM技术,对ALC条板进行精确排布,同时结合机电模型对ALC条板进行管线一体深化,提前确定二次结构上管线及箱盒的位置并定制加工,有效解决ALC条板后期水电开槽导致管线部位空鼓、开裂及建筑垃圾多等问题。
混凝土是施工中最常用到的材料。该项目采用混凝土输送管气泵反洗技术,利用混凝土的自重和空压机推动橡胶球的压力把混凝土从泵管中吹出并用料斗收集,用于制作二次结构过梁等构件,有效减少混凝土浪费,实现节约,经估算一车可节约混凝土76.8立方米。
此外,项目为职工深植“绿心”,鼓励职工创新创效,收集了很多环保“金点子”:废旧钢筋制作灭火器挂架、马凳;利用废旧方木、模板制作花箱、垃圾箱、灭烟池等。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既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又节约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还点缀了施工环境,取得了一举三得的效果。
“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工作业,感觉很舒服,也促使我约束自己提升技能,做好每一个细节。”一位正在砌墙的工人表示。绿色建造不仅保证了工程现场及周边环境,提高了现场管理质效,同时对工人保质保量施工也有促进作用。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